摘要:本文通过总结维生素C的作用、应用原则、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等,得出结论:要想充分发挥维生素C的保健效果,就要按照相应的使用原则和方法科学、合理使用,以免出现不良反应。
关键词:维生素C;作用;应用。
0引言。
维生素C(抗坏血酸)为临床常用药物,但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规将维生素C(抗坏血酸)的临床应用分析报告如下。
1维生素C药物简介。
维生素C药物目前多采用合成品,基本溶液在碱性溶液中遇到光或热易变质,溶液一般从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,最后变为棕色;其片剂遇光、热也易变棕色而失效。维生素C经口服用后在肠内得以吸收,与血浆蛋白结合,少部分存在于血浆与细胞中,尤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,经肝脏代谢,从泌尿系统中排出,极少数以原型药物或代谢物形式从消化系统排出,也可经血液透析而清除。
2维生素C的作用。
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,它的化学结构中有2个具有氧化和还原功能的烯二醇基团,既可参与氧化反应,又不失还原的作用在人体内参与很多重要的代谢和反应[1].
(1)从组织水平看,维生素C的重要作用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;其包括合成胶原、牙齿和骨骼的基质,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结合物。
(2)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,改善其脆性,同时能够增加血管壁的韧性与弹性,降低血管出血的发生率。
(3)维生素C有抗组胺作用,可对抗过敏并可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成[2].
(4)维生素C可促进人体内干扰素、丁淋巴素和免疫球蛋白的生长,能够疏通呼吸道保证患者的顺畅呼吸。
(5)维生素C能够增加红细胞,促进人体对铁离子的吸收。
3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所表现的症状。
当人体内储备低于3嗯时即有症状出现表现为基质的形成缺陷、软骨钙化不足、骨骼和牙齿异常、毛细血管脆弱、皮肤出现痕斑、肌肉和关节内出血以及正常细胞和大核细胞性贫血,如不及时治疗,可致低血压、惊厥、昏迷乃至死亡。
4维生素C的应用原则。
4.1食物是维生素C的最佳来源,对平衡膳食的健康人群另行补充维生素C并无受惠之处,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足矣。
4.2即使应用剂量每天大于19,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低。长期大量(每日29以上)服用维生素C,有可能产生依赖性,以至于由大剂量开始减量时发生回跳性坏血病。因此,提示,每天服用花是一个危险界限,最安全的剂量是在29以下,如果长期服用的话应注意控制剂量。
4.3大量服用维生素C,可偶见腹泻、皮肤红亮、头痛、尿频、恶心呕吐、胃痉挛等反应。
4.4维生素C与维生素K: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降低疗效,故不宜联用。
4.5建议以下情况慎用维生素C:患有尿酸盐性肾结石、痛风、糖尿病、粒幼细胞性贫血、地中海贫血、镰形红细胞贫血等症的患者。
4.6大剂量长期服用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血药的效果。
5维生素C和其他药物联用时的注意事项。
5.1磺胺类药。
维生素C属酸性物质,而磺胺类药(如复方新诺明)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磺胺结晶盐,从而形成结石。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根据病情进行间隔服药。
5.2阿司匹林。
阿司匹林在联合应用维生素C时会导致更多的维生素C流失,从而影响药效。所以,当两种药物都要服用时应先服维生素C,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再服阿司匹林成同时服用但需加大维生素C的剂量。
5.3叶酸。
叶酸具有较强的分解作用,因此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引起注意。
5.4某些抗凝血药。
维生素C具有对抗肝素和华法林的抗凝作用,能够缩短凝血酶原时间,减弱抗凝药物的作用。因此,在必须服用该两种药物时应间隔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服用。
5.5其他维生素。
维生素K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,与维生素C合用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,从而降低两者间的临床疗效,严重地可使药效完全消失;维生素C还可影响维生素Bl:的吸收和利用,造成维生素Bl:的缺乏,同时可增加维生素Bl的需要量,因此需要错开时间至少2个小时服用。
6吃维生素C时不能同食的食物。
6.1猪肝。
维生素C遇到微量金属离子易被氧化破坏,特别是铜离子。猪肝中的铜可使维生素C失去原有的生物功能。同样羊肝、牛肝也不能同食。
6.2牛奶。
具有一定的酸性和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。牛奶中富含具有一定氧化性的维生素B:,同时服用则维生素C易被维生素B:氧化而维生素B:被还原,两者同时失去效用达不到补充维生素的目的。
6.3贝壳类水产品。
贝壳类水产品中含有较多的砷化物,但由于这些砷化物都以5价形式存在,对人体不会产生什么影响。但如果在食用这些砷含量高的水产品的同时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,可使5价砷转变为3价的砷。3价砷就是砒霜,服用后可能因此中毒。因此在吃水产品时,不要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.
6.4胡萝卜、黄瓜。
黄瓜和胡萝卜中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,同时服用可使维生素C分解而失效,故服用维生素C时不能同时食用黄瓜和胡萝卜。
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,维生素C也成了人们保健的首选之品。总之,维生素作为人体生命健康的‘功臣“已被人们广泛接受。
参考文献:
[1]范又涛,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[U]中国医药指南,2008,16(6):646一647.
[2]钱燕春,冯德云。维生素C防止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[J]右江医学,2008,36(6):741一743.